编者按: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青年教师是学校立德树人、延续学脉的生力军。近年来,学校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这些“青椒”都有着世界顶级名校的学术背景、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潜心育人的高尚情怀,他们在湖大教书的感悟是什么样的呢?科研进展情况怎么样?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这些事情,湖大校友们一直都很关心。201712月,校友企业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向学校捐资一千万设立“东华软件青年人才基金”,用于母校青年拔尖人才的引进和奖励,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目前,学校已经有28位青年教师受聘为“东华软件青年学者”。近日,基金会联合宣传部,人事处共同推出青年学者系列报道,选取了几位“东华软件青年学者”代表,和大家一起走近湖大“青椒”!


李勇,19822月出生,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智能电网优化与控制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目前是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8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电能变换系统与装备等。

 酷热的夏天晚上,人们都在享受着空调、WiFi、西瓜。突然家里没电了,本来大好的心情瞬间跌至谷底。如果电网有智慧,能自我思考,在平时能对故障预警,出现故障时可以立马找出问题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勇,就正在探索给电网装上“大脑”。
 

当电网遇上人工智能

2008年,李勇在湖南大学读完本硕博后,前往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读博。2012年博士毕业后,他来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职研究员。在国外期间,李勇注意到国内的能源并网、电力系统领域发展特别快,而这些领域也是他多年来一直研究的。

“国内有着科研报国的广阔舞台!”2013年,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决心回国,到母校湖南大学做一名教师,投入到智慧能源与电力系统、电能变换系统与装备等研究工作中。近年来城市的供电压力持续增加,每到夏天,各大城市的用电负荷屡创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停电和维修。为此,李勇教授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研发智能配电网复合式自愈调控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写入先进的算法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力终端获得了智慧,能够自己思考。在无故障时,电力终端能够对电网进行风险评估,对故障隐患及时报警;发生电力故障时,能够与相邻终端进行通信和互动,快速定位故障,隔离受影响区域,并马上恢复其他区域的电力供应。“给电网装上‘大脑’后,一方面大幅缩短了电力系统对故障的响应时间,故障处理由几小时缩短至几秒;另一方面故障区域也缩小至故障点区域,其他区域能够迅速恢复供电,影响会大大缩小。”李勇说,团队研发的系统已经在广东、湖南等省的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获得了当地供电局的一致好评。目前,团队正在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参与制订包括IEEE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等多个重量级标准。“随着标准的确定与实施,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终端会被用于中国更多城市的电力系统,相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

 

他的认真负责是出了名的

“特别认真负责”“要求很严格”“会询问每一个细节”,李勇的认真负责,在同学们那儿是出了名的。

李勇的团队平均每两周开一次组会,每人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会上对这两周来的科研进展情况一一进行总结,然后李勇再一一进行指导。“李老师总是会关心询问我们的科研进展情况,肯定会有批评,但更多的是鼓励。”博士生姜利说。

虽然平常事务繁多,但李勇还是会抽出时间手把手指导学生科研工作和论文写作。对于团队每位学生发表的论文,李勇都会亲自检查,仔细询问学生论文里头的细节。“研二的时候,写第一篇论文写得比较糟糕,但李老师看了后也没有嫌弃的意思,每天中午抽出半个小时为我修改论文,并和我交流科研方面进展。”博士刘乾易说,在被连续指导半个月后,最后写出来的论文“脱胎换骨”。这篇论文第一次投稿就被行业内的顶级期刊电力电子学报《IEEE Transactions>在专心科研的同时,李勇也没有落下教学。他同时承担了三门课程,其中包括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电力系统基础》。这门课程涉及到电力发输出配用电的各个方面,理论性非常强,很多同学反映学起来很抽象,理解起来很困难。怎样让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趣起来,让学生易学易懂呢?李勇动了一番脑筋:课堂上展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具象;用好新媒体设备,演示实验室软件,播放和课程有关的实际应用视频;带本科生去实验室动手操作,实际接触感知课本上的内容……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婷,至今仍对本科时上过李老师的课很有印象,“他特别注重突出重点,在讲到重要章节时,为了确保我们听得懂,会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推理演算,并进行详细讲解。”硕士研究生矫舒美记得,每次询问李老师问题,总是能够得到认真回答,“老师的态度很和蔼,十分有耐心”。

  

李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

“科研既要‘顶天’,争取在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有突破;也要‘立地’,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祖国大地。”这是李勇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些年的教师生涯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主动去和国际接轨,了解了科技前沿以及我们目前和国外存在的差距后,就会更加有能力和动力去把科研做好。”

根据研究生攻关科研一线要用英文来写论文、做科研的特点,李勇充分发挥了自己海外留学经历的优势,开设了一门全英文授课的课程《柔性交流与直流输电技术》。“这样既能够更大程度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进展,也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研究生角色。”

  对于学生去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李勇也是大力支持。他平均每年推荐4名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如美国伊利诺伊理工理工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为止,在他所带的学生里面有4位同学出国攻读博士,5位进行联合培养。“李老师很看重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会带我们去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在李勇的推荐下,目前刘乾易正在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刘乾易的外方导师Christian Rehtanz教授,正是李勇在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读博时的导师。去德国前,在李勇的支持下,刘乾易多次赴东京、芝加哥、日内瓦、里斯本等地参加国际会议和会展竞赛。“参加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明显感觉对我很有帮助。”目前,刘乾易已发表SCIEI收录期刊和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论文7篇,并担任国际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IET Power Electronics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审稿人。



精彩推荐:

http://hnuef.hnu.edu.cn/info/1016/1868.htm

  • 东华软件青年学者丨刘杰:做算得动的新型类脑智能芯片

 http://hnuef.hnu.edu.cn/info/1016/1867.htm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