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基金·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


“赫曦基金”:取名自岳麓书院赫曦台,蕴意着青年教师像初升的太阳璀璨明亮。2020年赫曦基金启动,我校92级工程力学专业校友、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先生,96级信统专业校友、富途控股创始人、CEO李华先生为首批捐赠人。2021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支持“赫曦基金·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奖励学校35岁及以下全职在岗的优秀青年教师,激励青年教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力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赫曦基金·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获奖教师殷隆晶的故事。


殷隆晶


1


两个实验:热爱从这里出发


“我想成为科学家”是殷隆晶梦想的开始,尽管只是无人留意的童言无忌,却仍然在殷隆晶的心田种下稚嫩的种子。转眼间,童年时代俶尔远逝,但18岁的殷隆晶用他一如孩童般的好奇目光炯炯注视着《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正在进行的物理实验时,这颗久埋心田的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


“可以说,全息照相实验和霍尔效应实验是我物理兴趣产生的起点。”全息照片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三维图案,神奇的光影使绚丽的图画瞬息而变。从小爱不释手的玩具卡片,居然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自己做出来,这极大地满足了殷隆晶的好奇心,也让他获得难忘的成就感。“物理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看得到的神奇现象,还能让你领略生活中看不到的现象,比如霍尔效应实验,霍尔效应实验对我影响非常大,物理的魅力不可言说!”带电粒子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时,受洛仑兹力作用引起的偏转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积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当在材料的两边测到电压时,殷隆晶非常惊奇:“通过很简单的手段达到很神奇的效果,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激起了我对物理极大的探索欲。”


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赴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攻读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从原子尺度探测材料中电子的运动规律,这与霍尔效应的量子力学版本——量子霍尔效应息息相关。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转折点,有望应用于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极高的能量利用率使它具有相当深广的应用前景。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的殷隆晶老师一直聚焦在相关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在2017年顺利获得湖南大学副教授职位。


殷隆晶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2

两台仪器:科研从这里起步


如果说本科学习是一场充实的旅行,硕博研究则是一场虔诚的修行。回顾学术生涯的科研起步,殷隆晶这样总结道:“辛苦但很专注,是非常怀念的一段时光。”由于实验大多需要在极端条件下进行,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十分抢手。每个同学一学期只能分配到一周的时间使用这台仪器。时间紧,任务重,一旦拿到仪器的使用权,殷隆晶总是通宵泡在实验室中。“有一年元旦前夕,大家都出去跨年了,只有我和一个成家了的师兄在实验室里,一抬头天都快亮了。”


“还有一件事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有一次在千盼万盼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属于殷隆晶的一周终于到来,“只用了两天,仪器就坏了,剩下的五天都在修仪器。”科研任务在身的殷隆晶焦头烂额,眼看着这一周白白流逝,焦虑万分的他目光落在了一台无人问津的“小仪器”身上——原子力显微镜。这台机器平时承担一些初级的研究任务,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有总比没有强,实验还是不能停。”殷隆晶请教师兄师姐,找出原子力显微镜的说明书,多次尝试研究,他发现,这竟然是一台功能强大、尚待挖掘的“宝藏机器”!这台默默无闻的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调试为大气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模式,并拥有不俗的实验能力。在这台仪器的帮助下,殷隆晶成功在物理学著名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初尝甜头的殷隆晶由此下定决心,心无旁骛地走上物理科研之路。


“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都会在物理科研的过程中得到针对性的锻炼。”当被问到学术之路如此艰辛漫长,可曾有过些许退缩后悔时,殷隆晶坚定地说:“从未后悔。这条路绝对是值得的。”


殷隆晶指导学生做实验


3

两种身份:理想从这里启程


2017年夏天,殷隆晶博士毕业,满怀理想奔赴湖湘,开启全新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转换之间,成长悄然而至。谈到从教生涯的第一节课《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时,殷隆晶回忆道:“虽然我自以为备课已经非常充分了,但没想到上课时还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上卡了壳。”当他站在讲台,迟滞了几分钟,发现这个地方竟然没有办法讲明白时,第一次感受到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与心态差异。虽然学生们似乎并未发觉,但殷隆晶仍然感到了巨大的不安和愧疚。从那次课后,他备课更加详细,即便学生不会提问,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做学生是只需要专注读书即可,做老师则要锻炼传道授业解惑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以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为榜样,始终将教学放在首位。”已是湖南大学副教授的殷隆晶这样说道,“自身的硬实力是适应身份变换最好的工具。”


2022年殷隆晶荣获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这个奖项对他来讲意义非凡。“这是对我成长的一种肯定,激励我思考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他认为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聪明,作为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及早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帮助学生更早实现自己的理想。


精进于教学的同时,殷隆晶仍对科研保有极其敏锐的嗅觉和更胜从前的热爱。入职湖南大学后,他依旧长时间工作在实验室中,2019年和2022年,他先后在国际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2篇题为《High-magnetic-field Tunneling Spectra of ABC-stacked Trilayer Graphene on Graphite》和《Spectr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Flat Bands in Magic-Angle Twisted Monolayer-Bilayer Graphene: Coexistence of 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的文章,分别揭示了菱方石墨烯的量子霍尔效应谱学特征、首次发现了魔角石墨烯局域-非局域共存的平带电子态,为石墨烯体系新奇量子霍尔态和平带强关联量子态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微观认识。“也许我们今天得到的成果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但我愿意踏踏实实做打好地基的那个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攻坚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责任与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走下去,哪怕能为国家的发展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也足慰平生了。”一人之光,虽微但远,无数像殷隆晶这样脚踏实地的优秀学者的理想之光汇聚起来,定能照亮国家物理学发展的前路。


殷隆晶在实验室


来源:湖南大学人力资源处

编辑:徐慧

审核:邓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