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湖南大学志同道合奖学基金”源于16位在湖南大学毕业及在湖南大学工作过的校友们等,为支持湖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而发起设立,李彪,李黎胤,傅国红,栗向军,张虎胆,张丽,许韬,赵阳,刘文,余志明,张晓健,何斌,谢志军,王晓字,杨彬,汪建武16位团队成员为本捐赠项目创始捐赠人。本奖学基金用于支持资助湖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
项目旨在凝聚校友力量,扶持有需求的学子,发挥优秀校友榜样育人力量,激励学子们立志成才、知恩反哺:希望受助学子在力所能及时接力捐赠回报本奖学基金以实际行动传承本奖学基金的公益理念与爱心,资助支持更多的湖大学子。截至目前,项目已评选3届,奖励150人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获奖学子张嘉骋的故事。

张嘉骋(前排右一)与团队一起参加国赛。
张嘉骋,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01班大四本科生,2023年度“志同道合奖学金”获奖者,荣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湖南大学三好学生等,现已保研至南京大学化学专业就读研究生。
01 从及格到90+的“逆袭”
高考那一年,基于湖大化工的王牌专业优势以及自己对化学的热爱,我从安徽考到了湖南大学。来到湖南大学后,我发现授课老师讲课浅显易懂,偶尔的“长沙塑普”让课堂变得风趣幽默。在学习上,我不属于天赋异禀那一类,有着一套和别人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期中考试时,我的成绩一般在及格线徘徊,但是一到期末考试,就可以考到90多分。这在于我的学习方法和别人不太一样。在准备期末考考试时,我会对所学知识从头到尾进行梳理和总结,每门课程都会梳理一套笔记。遇到疑难点,会主动到网上查找讲解视频,从而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敦敦教诲下,我自身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专业前十。

学习笔记。
说起科研,一开始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是从《物理化学》这门课程中受到启发。授课的是王双印老师,作为科研大家,他对前沿科研点非常敏锐。我在课程学习中,感受到王老师的学术魅力,是我努力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目前,我负责了H4Mn5O12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锂离子提取性能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优秀结题。通过夏令营,成功保研到南京大学,继续我的科研之旅。

校级“三好学生”证书。
02 三连冠!拿下省赛、华南赛区、国赛特等奖!
“拿下三连冠,心情很激动”。我和我的组员是从2022年11月开始准备的,一直到2023年8月完成竞赛。一路披荆斩棘,连续获得湖南省、华南赛区、全国范围的特等奖,从350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国奖特等奖的十二分之一。这次竞赛时间不仅非常紧张,任务还很重。就比如我负责的内容,在专业课程设计中,一般要求对1个设备进行详细设计,而在这次竞赛中,我主要负责108个设备的设计和选型,任务量比平常的学习作业大了许多倍。在省赛之后,我们对产品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也为了更有优势和亮点去应对国赛,于是,我们采用新工艺又重新做了一套流程,相当于在竞赛期间做了两个产品出来。
参赛记录视频。
回顾准备过程,项目开启时正遇上学校疫情,我和组员按照要求返家,虽然身处天南地北还要防疫,但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完成分工任务、查找文献,每五天开一次线上碰头会。在全力迎战项目时,我们经常在老化工楼240教室加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甚至在最后快要提交作品的前一周,我和室友作为组内唯二的男生,就带个被子在教室通宵准备。最终,在学院老师们用心支持、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拿下了全国特等奖。我特别记得获奖那天,因国赛是现场打分出成绩,得知结果后,带队老师们第一时间来向我们道贺。现在看来,“轻舟已过万重山”,非常感谢当时努力拼搏的自己,刚参赛时只记得学校已经数年没有取得该赛事特等奖,也没有奢求过,只是抱着做一事,终一事的念头,毕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省赛、华南赛区、国赛获奖证书。
03 手写承诺,接力传承“志同道合”的善意
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公益活动,比如湖南省科技馆志愿者活动、校公益岗位交通疏导、图书馆图书整理归类志愿者活动、“叶落归根”清扫活动、天马园区雕像清洁活动等等。
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了湖南红十字会“学雷锋志愿陪伴”活动,每周一次前往望麓社区居委会,陪伴残障老爷爷、老奶奶们聊天、为他们居住的房间进行清扫,并在端午节等节日与大家一起包粽子。整个过程中,老爷爷、老奶奶们都非常开心,喜欢和我们志愿者唠嗑聊天,讲讲以前的事情。

志愿活动现场。

志愿者证书。
“秉承‘扶持、感恩、责任、传承’的精神,本人自愿成为本奖学基金捐助者,本人承诺毕业工作后,对本基金接力捐赠,捐赠总额不低于曾受助金额。传承善意,支持母校人才培养。”,这是我在申请“志同道合”奖学金时手写下的一句话。对此内心,我非常认同“善意传承”的理念,非常感谢设奖校友们的爱心支持。因为奖学金不仅从物质上给了我帮助支持,而且还是对我学习上的一种肯定。在我未来工作后,我承诺,将挣的第一桶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将“志同道合”的善意延续下去。
感谢张嘉骋同学接受采访并提供相关资料。
编辑:徐慧
审核:邓利华

手写承诺,接力传承“志同道合”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