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赫曦基金”:取名自岳麓书院赫曦台,蕴意着青年教师像初升的太阳璀璨明亮。

2020年赫曦基金启动,我校92级工程力学专业校友、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先生,96级信统专业校友、富途控股创始人、CEO李华先生为首批捐赠人。2021年,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支持“赫曦基金·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奖励学校35岁及以下全职在岗的优秀青年教师,激励青年教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力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赫曦基金·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获奖教师宋丹的故事。

宋丹

力行:行愈笃知愈明

“我想知道《红楼梦》翻译成日语是什么样子的。”——当博士导师刘雨珍教授询问起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宋丹如此回答道。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初衷,从此奠定了宋丹和《红楼梦》之间的不解之缘,让她后来在红学研究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丹是南开大学日语系的本硕博,在她的科研长途里,博士导师刘雨珍教授给予她的“科研宝典”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与“拿证据来”。2013年初,宋丹在研究《红楼梦》日译本的博士课题时,接触到《红楼梦的杀人》这本日文推理小说,意外地在此书的《红楼梦》日译参考名单中发现了佐藤亮一转译自林语堂英译The Red Chamber Dream的线索。“我当时很吃惊,因为当时学界对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一事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出于科研人的敏锐性,宋丹立刻展开了调查。果然在佐藤亮一的『紅楼夢』四册本和『ザ・紅楼夢』单行本译者后记中发现了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的渊源。由于佐藤亮一的日文转译本出版时间是在林语堂先生去世七年之后,导师与宋丹推测原稿可能还在日本。于是在2014年,宋丹作为交换留学生由南开大学公派至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她便一直寻找着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的下落。

当时的宋丹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肩上又有博士毕业的科研压力,寻稿之路并不坦荡。“起初,我先从日译本的出版社入手,但六兴出版社因为泡沫经济时期投资不当早已倒闭了。接下来我辗转找到了佐藤亮一的生前住址,也早已人去楼空。”正在茫然无措之时,好在人间自有真情在,“很感谢佐藤亮一先生的两位热心邻居和佐藤夫人的监护人帮忙传达信息,感谢我的导师刘雨珍教授从始至终的协助,最终让我在日本青森县的八户市立图书馆找到了英译原稿。”当整整859页厚的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展现在宋丹面前时,她欢欣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随后,宋丹发现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之事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国社会科学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澎湃网都对此事件作了详细报道。这份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的发现,对林语堂研究、红学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丹接受采访


致知:读书乃穷理之要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对于宋丹来讲,图书馆便是她可自在畅游的万里重溟,可供她嬉戏作乐、探奥索隐。谈起宋丹读博期间在日留学时最喜欢的地点,她坦言是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在图书馆的时候,你经常能遇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他们也和学生一样,在那里借阅书籍、阅读文献,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很触动我。”2015年,宋丹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同年进入湖南大学任教,期间不忘将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传递给她的学生们。“在2020年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给入学新生讲话的时候,我也告诉了他们这个有关图书馆的故事,希望这种热爱阅读的精神也可以感染到他们,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指点一二。”

“书中求索”的方法论被宋丹身体力行地运用到了日常研究中,在做博士课题的相关工作时,宋丹遇到最大的阻力便是《红楼梦》传播至日本的确切时间。当时有关《红楼梦》最早走出国门的记载是1793年,但在宋丹阅读相关日本文献后发现这个结论依旧存在争议。为了探索出确切时间,宋丹遍观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有关书籍文献,还将搜索范围扩大至日本博物馆,最终在一家博物馆的展品名录里查到了相关资料被收藏在大阪的杏雨书屋里,并进一步根据当时记载日本贸易政策的文书考证出《红楼梦》是公元1794年1月10日到达日本长崎,由此确定了《红楼梦》传入日本的最早时间,也即《红楼梦》最早走出国门的时间。“今年2023年春节我去北京的曹雪芹纪念馆参观时,特别注意了里面有关《红楼梦》的介绍,其中有一个板块叫‘《红楼梦》的传播’,上面明确写着《红楼梦》是于1794年传至日本。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早年的研究结论得到了官方认证,心情非常愉悦,这可以说是我在春节期间最开心的一件事。”这种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并求证真理的经历令宋丹记忆犹新,激励着她探究往后的每一项科研选题。

宋丹在查阅资料


涵养:人之操履无若“实际”

学术涵养对于学者来说有如行舟波浪,潜精研思的过程中若有优秀的学术素养作为支撑,科研工作便如顺水推舟,行稳致远。早在宋丹拿到《红楼梦》转译本之时,她就写好了相关论文,并且有信心一定能发表。但导师却劝她“再等一等”,等拿到了真正的英译原稿再发表也不迟。“我在日本还没找到原稿之前,就看到《中国翻译》还有《红楼梦学刊》上,已经有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林语堂《红楼梦》编译本的相关文章。当时心里还是有些焦灼的,因为其实我很早就拿到了编译本并且也完成了论文。但是最后事实证明这样坚持是对的,因为我找到了这份原稿,也就是获得了第一手证据。”凭借着这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宋丹如今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红楼梦学刊》《日语学习与研究》《小说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等CSSCI核心刊物与中央级媒体上以独著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为世界各地的红学家及《红楼梦》读者提供了新颖宝贵的学术观点。其与《红楼梦》翻译传播相关的研究成果获第十五届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十届湖南省外国语言与翻译优秀成果奖等。

宋丹特别提到“作为学者要爱惜自己的羽翼”,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正是这种端正严谨的学术态度,指导着宋丹循序渐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科研项目。在宋丹入职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第二年,她便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整理与研究”,完成了《日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稿整理与研究》专著,并获得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的荣誉。研究《红楼梦》日译本的同时,宋丹不断完善精进自己的博士论文,在原来发现的三十八种《红楼梦》日译本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两种新的《红楼梦》日译本,在此基础上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红楼梦》日译本研究”,目前她正全身心地投入这项研究之中。

回想起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宋丹坦言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日本学者们治学严谨的研究态度。“2018-2019年,我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学,京都学派传人永田知之教授上目录学相关课程时,每次课都会用A3纸张双面打印十多张纸质资料。如此巨大的备课量对他们来说就是日常工作,这样的治学态度令我叹服。”

如今,宋丹入职湖南大学已七年有余,现为外国语学院教授,在湖南大学的教学工作中,宋丹谨记“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并将这条学术原则传递给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静心沉潜、笃定厚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希望培养善于主动学习、具备利他精神的学生。”师者仁心,厚德载物。现如今,宋丹秉承着坚定的科研初心,以专业的学术涵养继续探索世界的《红楼梦》,致力于使我国优秀红楼文化扬名海外。

宋丹现为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