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岳麓书院“百泉计划”
由岳麓书院与湖南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聚集社会力量,支持长期奋斗在国学研究一线的青年学者,以青年的力量助力国学传承发展。
1 、何为“百泉计划”?
800多年前,南宋乾道之初,两位青年学者寓居岳麓书院百泉轩,开启了一场“青年学者高峰论坛”,两人相对论学“三昼夜而不能合”,听众千余名、盛况空前,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光时刻。
这场论辩就是著名的“朱张会讲”,两位青年学者正是37岁的朱熹与34岁的张栻。这次“青年学者高峰论坛”首开中国书院自由讲学之风,促进了理学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后世。

朱张会讲之盛况
青年人志存高远、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源动力。如今坚定文化自信、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主题,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志青年为之奋斗。为此,岳麓书院希望抛砖引玉、以“百泉”为名,发起岳麓书院“百泉计划”,旨在凝聚社会力量,支持长期奋斗在国学研究与传承一线的青年学者,以青年的力量助力国学传承发展。
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国学研究与发展、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心人士,以月捐的新公益形式为从事国学研究的青年学者们提供稳定、长期的支持。同时,随着项目的开展,岳麓书院“百泉计划”还将聚焦青年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分享,搭建平台,让社会大众了解、走近国学研究前沿动态,缩短学术研究与大众普及之间的距离,让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更具效力。
“百泉”是岳麓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也是“朱张会讲”时朱熹与张栻彻夜论道时的场所,取名“百泉计划”,有纪念和致敬先贤之意;
“百泉”是青年学者的象征,如吴澄对“百泉轩”的记载:“四时澄澄无发滓,万古涓涓无须臾”,一代代青年学者如源头活水,是推动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百泉”还象征着公益的精神,“百泉计划”的每一位参与者,犹如百泉之中的一缕涓流,共同承载着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与使命!

2、“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自宋以来名闻天下,曾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是延续时间最长、规制最完整,名师最多、培养人才最突出的古老书院,也是唯一延续办学至今的中国传统书院。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岳麓书院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册的人物,尤其是明清至民国初期,更是人才济济——从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到叱咤历史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蔡锷、杨昌济、陈天华、李达......青年毛泽东与蔡和森也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深受书院“实事求是”精神的濡染熏陶,并不断内化为思想方式、价值追求和实践品格。可谓“一部中国近代史,半壁岳麓书院人”。

岳麓书院名人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岳麓书院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表示对岳麓书院“一直有牵挂”,对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很有感触”。见到书院门前的莘莘学子,习近平动情地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表示,“于斯为盛”的“斯”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涌现出许多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同时,“斯”也指时代,尤其是当今这个英雄辈出的新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
岳麓书院是唯一一所成功转型为现代大学的传统书院。今日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该院弘扬千年书院教育传统,继续发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职能,设有历史系、哲学系、考古系3个教学单位,拥有中国史、哲学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国史和哲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3个科研机构。毕业于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的教师占比65.4%。岳麓书院还积极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获评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开办了“人文科学试验班(南轩班)”,打破文史哲学科壁垒,打通本硕博学习阶段,培养人文学科一流人才。

人文科学试验班课堂
在学术研究方面,岳麓书院在宋明理学、湖湘文化、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经学以及书院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文化传播方面,岳麓书院发起一系列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学活动,如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书院祭孔大典、岳麓书院讲坛等。如今的岳麓书院早已超出了一个传统办学机构的内涵,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许倬云、陈来获终身成就奖

岳麓书院祭孔大典

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先生主讲岳麓书院讲坛

岳麓书院新生入学礼
今日岳麓书院践行“传道以济斯民”的理念,面向2026年岳麓书院创建1050周年庆典,发起岳麓书院“百泉计划”,支持长期奋斗在国学研究一线的青年学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募捐方式

文字:岳麓书院 周亦乐
审核:向杰